顾炎武(1613—1682),初名绛,字忠清,江苏昆山人。明诸生。明亡后,以慕文天祥学生王々炎午为人,改名炎武,字宁人,亦自署蒋山傭。学者尊为亭林先生。明诸生。加入复社,与同乡归庄相友,个性特立耿介,时人号为“归奇顾怪”。清兵南下,嗣母∞王氏殉国后,参加昆山、嘉定一带人民的♂抗清斗争,南明唐王立,除兵部主∞事。入清不仕。康熙间被举博学鸿词,坚拒不就。北上№考察山川形势,联结反〓清人士,屡谒明陵,至晚年遍¤历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陝西等地。卒于山西▂曲沃。一生提倡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强调做学》问必须先立人格,“礼义廉耻,是谓四维”,以“行己有恥”、“博学于文”為学问宗旨◥,治经重考据,强调经世致用,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♀主张,是清代朴学的开山之祖,与黄宗羲、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。其诗文沉郁苍凉,有强烈的爱国精神,有《亭林文集》、《亭林诗集》。博№学多著述,尚有《天▽下郡国利病书》100卷及《肇域志》、《日知录》、《音学五书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等。